生命科学与医学部“贝时璋讲座”第41期成功举办

生命科学与医学部“贝时璋讲座”第41期成功举办

2024-09-30来源:生命科学与医学部

2024927日下午,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主办的第41期“贝时璋讲座”在生命科学大楼531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的报告人为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刘兴国研究员。生命科学与医学部施蕴渝教授主持报告会。

报告开始前,施蕴渝教授向参会师生介绍了贝时璋先生及贝时璋讲座的由来及背景,并对报告人刘兴国研究员的科研背景和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了介绍。



刘兴国研究员以充满诗意的表述方式,带来题为“线粒体DNA编码胞质翻译(mPACT)模式产生的新蛋白质CYTB-187AA”的学术报告。刘兴国研究员首先介绍了线粒体基因组的特征和转录调控机制,并介绍了他们课题组最新发现的线粒体编码的细胞色素bCYTB),作为复合III中唯一一个由线粒体DNA编码的转录本,还编码了一个未被识别的187氨基酸长的蛋白质CYTB-187AA,使用细胞质核糖体的标准遗传密码而不是线粒体遗传密码。在用质谱和抗体验证其存在后,他们发现CYTB-187AA主要定位于线粒体基质,并通过与SLC25A3相互作用来调节ATP产生,促进由成熟到原始状态的多能状态。进一步,刘兴国课题组生成了CYTB-187AA沉默的转基因敲入小鼠模型,并发现CYTB-187AA的减少通过降低卵巢卵泡数影响雌性的生育能力。最后,他们首次揭示了线粒体mRNA的双重翻译模式,并证明了线粒体DNA编码的第14个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刘兴国研究员的报告逻辑清晰、引人入胜、诗意盎然,为广大师生带来了一场交织了科学与文学的学术盛宴。报告结束后,他与参会师生展开热烈讨论,并对大家的提问给予了精彩的解答,为参会者带来了很多启发和收获。



报告会最后,施蕴渝教授向刘兴国研究员赠送“贝时璋讲座”主讲嘉宾纪念牌,并合影留念。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