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上午,无膜细胞器与细胞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第三届学术委员会会议顺利召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施蕴渝院士、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李林院士、南昌大学陈晔光院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种康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曹晓风院士、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李伯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许瑞明研究员、陆军军医大学王云贵教授等学术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原司长雷朝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傅尧教授、科研部副部长许旻,中国千校万企协同创新平台执行副秘书长吴文亚,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千校万企平台办公室主任魏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副部长赵忠教授,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符传孩教授及实验室科研骨干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无膜细胞器与细胞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施蕴渝院士主持。
傅尧副校长致辞
傅尧副校长首先代表学校致辞,他对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和与会专家长期以来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说,无膜细胞器与细胞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引领新型交叉学科的快速发展。他充分肯定了无膜细胞器与细胞动力学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定位、团队建设与新领域进展。希望实验室坚持原创、敢为人先、勇于创新,聚焦国际性难题,力争取得重大突破。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原司长雷朝滋致辞
雷朝滋充分肯定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给予细胞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大力支持。他强调,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目标对高校科技创新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要聚焦世界科学前沿,努力实现重大原创突破;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和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提供有力支撑。他对细胞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实干精神与工作效率表示肯定,对实验室的创新研究成果转化工作、特别是利用现代科技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方向的进展表示赞赏。他强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发展需要任务实、人员实、平台实、条件保障实,经过努力从而达到贡献实、成效实、学风实,强化创新科研成果落地。
实验室主任姚雪彪教授汇报了细胞动力学诞生的历史背景、国际发展趋势、实验室取得的进展,以及下一阶段的目标。实验室学术骨干毕国强教授、项晟祺教授、谭树堂教授、许超教授、刘行教授分别从突触的结构和动态成像、亚细胞结构可塑性调控和功能、生长素极性运输的调控机理、细胞周期调控的化学生物学、上皮细胞更新与集群功能机制等方面做工作汇报。
学术委员会高度赞扬实验室在细胞质量更新动力学的研究成果及其助推中医现代化的贡献,建议持续发扬协同创新精神,利用多学科交叉优势,深入探索,不断发现新现象、新机制、新载体,发明新技术、新方法,并强化实验室特色,构建标志性产学研用创新体系。
学术委员会主任施蕴渝院士做总结发言,她感谢雷朝滋莅临科大指导,感谢教育部与学校给予无膜细胞器与细胞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支持。她高度评价了重点实验室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在青年人才培养、团队建设与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可喜成绩。建议实验室认真领会与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要求,加强人工智能在无膜细胞器与细胞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系统推动基于细胞器动力学的细胞集群功能研究。
无膜细胞器与细胞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合影
(无膜细胞器与细胞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与医学部、科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