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0日下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第67期贝时璋讲座在生命科学大楼531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期讲座特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刘俊杰研究员担任主讲嘉宾,带来题为“RNA-associated Nuclease and Gene-editing”的学术报告。报告系统总结了RNA引导的核酸酶作为基因编辑工具的研究现状,并介绍了其研究团队在发掘新型RNA引导系统和基因编辑工具的最新进展。

报告开始前,陈宇星教授向在场师生介绍了“贝时璋讲座”的创办背景与学术意义,并简要介绍了刘俊杰研究员的科研经历和学术成就。校党委副书记周丛照教授现场为刘俊杰研究员颁发了“贝时璋讲座”纪念牌。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多位教师及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在报告中,刘俊杰研究员先从传统的基因编辑系统CRISPR-Cas9/Cas12切入,介绍了团队开发的新型小型基因编辑工具Cas12π,并分享了团队挖掘新型Cas酶的方法,Cas12π相比传统的Cas酶,不仅具有更高的底物识别特异性和更小的分子尺寸,也展现出作为临床基因编辑药物的潜力;其后,刘俊杰研究员介绍了其团队发现的水解内切核糖酶(HYER)系统,这是一类非编码的逆转录座子系统,具有对RNA和DNA底物的靶向切割活性,作为一种基于RNA的DNA操作平台,HYER具有很高的可编程性,并有望在多种基因操作场景中得到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最后,刘俊杰研究员介绍了团队首次通过大规模结构预测揭示了II-C型Cas9蛋白从紧凑型到大型的进化轨迹并鉴定出新型关联基因(NAG),其中一种新型关联基因编码的PcrIIC1作为一种CRISPR免疫增效子,与CbCas9形成异源四聚体功能性复合物,通过二聚化CbCas9显著增强其对DNA底物的识别和切割的能力。这些发现不仅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CRISPR系统的进化历程,还为未来基于CRISPR免疫增效子的高效基因编辑工具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汇报结束后,刘俊杰研究员与参会师生进行了热烈讨论,并对大家的提问给予了精彩详尽的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