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1日上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贝时璋讲座”第70期在生命科学大楼一楼学术报告厅成功举行。本次讲座荣幸地邀请到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马欢作学术报告。刘际研究员主持会议并为马欢教授颁发了“贝时璋讲座”纪念牌。王朝教授、朱洪影教授、朱霞教授等多位部内教师及研究生代表80余人参加了讲座。

马欢教授长期致力于突触与神经可塑性、学习与记忆的神经基础研究。他指出,随着年龄增长,大脑中的能量和质量动态协调对于理解认知功能及其演变至关重要。本次讲座带来主题为“认知衰老与性别二态性的机制探讨”的学术报告,马欢教授首先探讨了神经活动与线粒体功能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特别是在大脑衰老过程中的线粒体基因转录调控的动态演变过程。在讲座的第二部分,马欢教授分享了课题组最新的研究进展:衰老过程中伴随的认知功能下降在男、女性别中的差异及可能的生理机制。报告指出,中年期小鼠在外周(肾脏)和中枢系统高度活跃的microRNA→γ-CaMKII通路是雌性小鼠中年期认知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基因工程及药理学手段干预该通路调控的神经元活性,能有效延缓或改善认知功能的下降。这些发现为对抗年龄相关的认知衰退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未来的大脑衰老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开辟了有价值的途径。

讲座结束后,马欢教授与参会师生展开热烈讨论,并对大家的提问给予了精彩的解答。


讲者简介:
马欢,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长聘教授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卫健委医学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育部脑与脑机融合国家前沿科学中心/良渚实验室核心研究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突触与神经可塑性分会副主委、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学习与记忆基础与临床分会副主委。
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通过上海交通大学-NIH联合培养获得理学博士学位,曾在日本东京医科大学担任高级访问学者,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进行博士后训练,回国前在美国纽约大学担任助理研究型科学家。
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国际合作项目会评专家组成员,Neuron、Nature Cell Biology 和 Nature Aging 等知名期刊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等项目。其研究成果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于 Science、Cell(2篇)和 Neuron 等本领域一流期刊,多次获得F1000 Prime系统的“exceptional”最高评价,部分成果已被写入权威神经科学教科书 Principles of Neurobiolog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