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刘北明教授与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徐林研究员课题组合作发现调控自残行为的机制

中国科大刘北明教授与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徐林研究员课题组合作发现调控自残行为的机制

2018-05-28来源:生命科学与医学部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研究中心和生命科学学院刘北明、毕国强教授,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徐林研究员合作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揭示了情绪调节自残行为的神经机制。该成果以“Corticosterone signaling and a lateral habenula-ventral tegmental area circuit modulate compulsive self-injurious behavior in a rat model”为题,发表在美国神经科学学会会刊《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并被该杂志选中进行媒体推广。



图片改编自梵高割耳后的自画像《Self-Portrait with Bandaged Ear and Pipe》(绘图:唐珣)


   自残行为是一种不以死亡为目的,故意对自身机体造成损伤的行为。它通常伴随着与应激相关的精神疾病出现。人群中,青少年自残的发病率较高。然而迄今为止,自残行为的神经环路机制仍不清楚。

合作课题组建立了一种新型的自残动物模型,即在大鼠的双侧脚内核(entopeduncular nucleus)注射GABA-A受体激动剂muscimol可以诱导其出现自残行为,且这种模型的自残率及伤势程度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利用这种动物模型,研究人员发现自残和大鼠血清皮质酮浓度相关,增强或抑制皮质酮信号可以相应地恶化或缓解自残行为。结合免疫荧光以及病毒示踪等技术,研究人员进一步从神经功能和结构两方面,在全脑范围内寻找到了多个与自残相关的脑区,绘制了第一张自残相关脑区图谱。他们随后利用药物调节其中的几个核团活动,解开了一条情绪影响自残行为的通路。这些研究成果为自残行为的临床治疗和干预提供了潜在的靶点。

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为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博士生郭玉洁和中科大生命科学学院与中科院昆明动物所联合培养博士生唐珣,通讯作者为刘北明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徐林研究员(中科院昆明动物所)。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徐富强研究员和昆明理工大学张继川教授课题组一同参与了该项研究。该项目得到了中科院B类先导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973计划的支持。


文章链接:http://www.jneurosci.org/content/early/2018/05/14/JNEUROSCI.2540-17.2018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