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7日下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第19期“贝时璋讲座”在生命科学大楼531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讲座邀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孙爱军教授。
本次报告的主题为“代谢重塑与心力衰竭”。孙爱军教授介绍了线粒体乙醛脱氢酶在心力衰竭中的重要作用。孙教授团队发现在心衰患者中ALDH2显著下降。临床研究发现ALDH2基因突变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心力衰竭,动物实验也发现ALDH2缺失引起心脏能量代谢紊乱,促进心衰。临床上ALDH2基因突变患者难以形成冠脉侧支循环,临床上应采取更积极的血运重建方案,对于野生型则避免了支架的过度治疗。这项研究创建了以线粒体代谢为诊疗靶点的血运重建风险评估方式。之后孙教授介绍了线粒体移植的心肌损伤后修复。在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损伤模型中,外源移植ALDH2激活的线粒体,心肌功能得到显著的改善。水凝胶封装保护裸露线粒体免受移植环境的损伤,增强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靶向肽-TPP-线粒体复合物靶向心衰区域,增强心肌能量代谢,缓解缺血再灌注损伤。
讲座结束后,北京大学资深心血管病理生理学家唐朝枢教授对孙教授的报告进行了精彩点评:“孙教授将乙醛脱氢酶与心血管的健康联系起来,跟心衰联系起来,跟心脏代谢联系起来了,研究意义很大。孙教授第二部分汇报工作是介绍心脏代谢重塑。孙教授的工作非常大胆的尝试了将细胞内坏掉的线粒体替换为好的线粒体,为心肌细胞提供有活力的线粒体,缓解了心力衰竭。这项研究对临床治疗心力衰竭提供了新思路。”
汇报结束后,施蕴渝院士、李扬欣教授等老师提出相关问题,孙爱军教授对问题进行解答、分析,并与参会的各位老师和同学深入交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临床医学院执行院长翁建平教授对本次会议内容做出总结并向孙爱军教授赠送了“贝时璋讲座”主讲嘉宾纪念牌。
讲者简介:
孙教授目前担任上海市心血管临床医学中心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疾病分会委员,美国心脏协会委员(FAHA),欧洲心脏病学会委员(FESC)。孙教授主要从事心力衰竭和能量代谢研究,发现离子通道基因突变导致心力衰竭的新机制,拓展了传统观点;阐明了线粒体关键酶发挥心肌保护、延缓心衰进展的新机制。获国家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17项,转化6项,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在Circulation,Cir Res等杂志发表SCI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重点项目等10余项国家级及上海市基金,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青年科技奖等科技奖励或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