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以政、汤超、王志新三位院士应邀做客生命科学与医学部“贝时璋讲坛”

王以政、汤超、王志新三位院士应邀做客生命科学与医学部“贝时璋讲坛”

2025-03-29来源:生命科学与医学部

2025326日下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第17-19期“贝时璋讲坛”在生命科学大楼一楼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讲座邀请了三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别是复旦大学王以政院士、西湖大学汤超院士以及清华大学王志新院士。本次会议报告由无膜细胞器与细胞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姚雪彪教授主持,施蕴渝院士、臧建业教授、符传孩教授、孙林峰教授、宋晓元教授、张凯铭教授、刘行教授等多位学部教师和学生代表参加,会场内座无虚席,共享这场学术盛宴!

会议报告开始前,常务副书记、副部长臧建业首先介绍了“贝时璋讲坛”的设立背景、每位报告人的科研经历和主要研究方向,并向三位报告人颁发了“贝时璋讲坛”主讲嘉宾纪念证书。



此次讲坛的第一位报告人王以政院士进行了题为“TRPC6与阿尔茨海默病判断”的学术报告,揭示了TRPC6通道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AD)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关键作用,为AD精准早诊和靶向治疗开辟全新路径。



此次讲坛的第二位报告人汤超院士进行了题为“生物功能的鲁棒性:发育、生物节律和相分离”的学术报告,向我们分享了他们科研团队在发育生物学研究方法学上取得的重要突破。研究团队构建了标准化发育图谱,为发育生物学、组织工程及疾病建模等领域提供多维度的定量研究范式。此外,汤超院士还分享了细胞中的相分离如何增强生物节律鲁棒性的研究工作。



此次讲坛的第三位报告人王志新院士进行了题为“双特异性MAPK磷酸酶MKP3的结构与功能”的学术报告。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科研团队近期在磷酸酶相关的最新进展,将数学建模与实验生物学结合,开发了磷酸酶动力学参数的定量分析框架,为酶活性调控网络研究提供了新工具。



 在本次学术讲坛中,三位院士的精彩报告引发了参会师生的热烈反响。每场报告结束后,现场参会师生踊跃提问,与院士们就前沿科学问题展开深入探讨。院士们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对每个问题都给予了专业而富有启发性的解答,现场学术氛围浓厚。王志新院士的报告揭示了生命体系催化反应的精准性基础,汤超院士的工作对我们研究生命与物质科学的共性问题提供了量化策略,王以政院士的科研历程为我们学以致用、面向国家需求树立了榜样。这三场高水平的学术报告不仅系统展示了生命科学领域的最新突破性成果,更为我校师生提供了全新的科研视角,极大地启发了对关键生命科学问题的创新性思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无膜细胞器与细胞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