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7日上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第62期“贝时璋讲座”在生命科学大楼531会议室成功举行。本期讲座特邀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所长、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副理事长罗敏敏研究员担任主讲嘉宾,深度解析“抑郁症的多层次神经调控疗法”。申勇教授、刘际教授、佘继教授、田仰华教授、姜浩武研究员、陈敏研究员等多位老师与众多学生参与活动。讲座由占成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主持人占成教授回顾了“贝时璋讲座”的设立背景与学术传承,并着重介绍了罗敏敏研究员在神经科学领域的杰出成就与核心研究方向,为与会师生勾勒出清晰的学术脉络。
罗敏敏研究员在报告中强调,深入理解抑郁症疗法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是开发更安全、有效治疗方案的关键。他系统梳理了抑郁症的核心症状、神经环路机制及主流治疗方法,并重点展示了其团队在多层次神经调控领域取得的最新突破。研究聚焦前扣带回(ACC)在抑郁症中的作用,发现ACC神经元存在负向编码奖赏机制及动态抑制编码机制。通过精准优化基因治疗技术与深部脑刺激(DBS)参数,成功实现对ACC神经活动的靶向调控,在动物模型及初步临床研究中均展现出显著的抗抑郁效果。此外,基于对电休克疗法(ECT)相关信号通路的深入探索,罗敏敏研究员创新性提出急性间歇低氧疗法(AIH)。研究证实,AIH的抗抑郁疗效与氯胺酮及ECT相当,为患者提供了重要的治疗新选择。
报告结束后,现场学术交流气氛热烈。罗敏敏研究员与师生进行了深入互动,详尽解答了与会者提出的各类学术问题。思想的碰撞不仅加深了大家对抑郁症治疗前沿的理解,也为相关研究注入了新的灵感与思路。
本次“贝时璋讲座”的成功举办,不仅搭建了与国际顶尖学者对话的高端平台,更开拓了中国科大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在抑郁症研究方面的新视野,有力推动了相关学科的创新与发展。